钟君:四重逻辑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奇迹用雄辩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这么好,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特色高效的制度逻辑,体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始终沿着历史发展逻辑前进,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不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在马克思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怀悲天悯人的情感,但因为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就在于他们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且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世界历史力量——无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种通过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以促进共同富裕的方式实现民族解放和人的解放的新途径。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先进分子选择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并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组建起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承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下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就这样汇入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以独立自主的昂扬姿态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格局中,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受过的历时性矛盾挤压成共时性矛盾”,后发展国家已经丧失自发走向现代化的跃升空间,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大国唯一可能的现代化选择。中国共产党从基本国情出发,破除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迷信,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不断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科学回答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发展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实现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提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新境界。
不难看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土壤当中,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8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改革开放40余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两大发现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生俱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未变色。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构成,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资本社会主义”更不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
经过4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极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理论贡献,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进步,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就在于代表了全世界绝大多数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根本利益,比任何时代的进步学说都具有最广大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同样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成立伊始就把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并使其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红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以人民为中心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充分彰显了这一点。经济建设方面,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政治建设方面,在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研究导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社会建设方面,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国情,具有特色高效的明显优势。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无法照搬西方国家发展道路的模板,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在这一过程贯穿始终、起核心作用的领导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党的领导是确保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确保稳定社会环境的根本保证。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改革开放的方向问题,关系改革开放兴衰成败。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保证权力不会成为少数利益集团的附庸。40余年来,我们党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确保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避免犯方向性、颠覆性错误,这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涉及各领域、各方面,面临纷繁复杂的关系和矛盾,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保证党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制定改革开放目标、推动改革开放进程时,能够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妥善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和矛盾,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同时,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能够使国家发展战略保持稳定性,使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复杂关系,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过程中的公平正义,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在平稳轨道上运行。
其次,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突出表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设计天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通过大规模的生产集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一种可行选择。对于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国来说,面临着发展生产力和冲破西方发达国家围堵的双重历史任务,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成为一种必然的历史选择。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改革开放40余年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保证了国家各项基本制度运行的高效率,使国家具备超强整合能力、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将国家资源集中到最紧要的地方、部门、领域,形成资源优势、力量优势,使我国实现了高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改革开放以来,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技术创新、应对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风险等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都得到了生动体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用事实来说话、由人民来评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推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领跑全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国2017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为15270美元,相较于建国初期27美元的人均国民收入,实现了500多倍的飞速增长。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左右,上升至2018年的77岁,反映出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号令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先后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对此,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毫不吝惜赞美之词,认为 “中国减贫成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从鸦片战争后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现在为世界贫困治理贡献参考模式的新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唱衰中国的言论不绝于耳,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围堵和遏制中稳步前行。20世纪90年代,伴随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社会出现第一轮唱衰中国的“中国崩溃论”。进入新世纪,深陷经济危机泥潭自顾不暇的西方社会,反倒又掀起一波翻版的“中国崩溃论”。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崩溃论”者自己先崩溃了,变成了一个国际笑柄,原来孜孜以求遏制中国发展的西方国家,反而陷入“政府破产”“社会动荡”的崩溃边缘。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极大的发展困境,经济增长乏力,“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逆全球化”浪潮、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等不时出现,“危机后遗症”和新问题多频共振,导致社会动荡乱象丛生。那些试图附庸于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如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损俱损”,深陷发展陷阱而不能自拔。西方之不确定,使整个世界陷入不可预知的恐慌之中。2018年11月18日,《纽约时报》刊发名为《一个没能失败的国家》的文章,称“西方曾断定中国道路注定会失败,并且一直在等待它的发生,直到现在还在等”。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产物。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坚定“四个自信”,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 (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作者:钟君 卢刚 )